top of page

蔡 李 佛
- 歷 史 -
陳享
蔡李佛,又稱少林佛家拳,是一種南派外家功夫,由陳享在中國南方廣東省新會區創立。
蔡李佛以其基於少林五形拳的強大手法而聞名,其傳承可以追溯到中國東南部福建省的南少林寺。蔡李佛的名字源於陳享的師傅們:蔡取自僧人蔡福之名,李取自李友山之名,而佛則代表其少林佛教的根源(佛在粵語中即為佛陀)。

陳享:
1806 - 1875
張鴻勝
蔡李佛由陳享的學生之一張炎(又名張鴻勝)進一步完善,在陳享將他引薦給著名的南少林寺僧人青草禪師接受額外訓練 後,張炎進一步發展了這一拳法。
張炎最終在廣東佛山開設了自己的武館,名為鴻勝館,其聲譽傳遍了整個華南地區。多年來,張炎在鴻勝館教授的蔡李佛拳法被稱為鴻勝蔡李佛,以區別於陳享在新會教授的原始風格。

2006 年,廣東省佛山市洪星館外,尹師傅與學生們
(張鴻勝:1814-1893)
譚三
在張炎的教導下,鴻勝館非常成功,擁有大量的學生。張炎的得意門生之一劉湛不僅是一位武術大師,而且精通中國文學和哲學。劉湛又有一位極具天賦的學生,名叫譚三。譚三將蔡李佛拳法帶向了另一個方向。
在遇到劉湛之前,譚三已經在洪家拳方面經驗豐富。他以一名才華橫溢的鬥士而聞名和受人尊敬,但在與劉湛的挑戰賽中被擊敗後,他知道自己必須改學蔡李佛拳法。他很快精通了這門武藝,並以其摧枯拉朽的連環插捶而聞名,同時也以一位偉大的鬥士而享有盛譽。

譚三:
1873 – 1942
和他的師父一樣,譚三也是一位有修養的學者,學習書法,並在廣州擔任法律文書。然而,他對蔡李佛拳法的理解與之前的幾位大師略有不同。憑藉在公開挑戰賽中積累的豐富戰鬥經驗,譚三始終專注於這門武藝的實戰方面。他的教學反映了他的戰鬥背景,強調減少套路,加強力量訓練和實用技巧。
北勝蔡李佛
譚三最終在廣州的北勝區開設了自己的蔡李佛武館。
由於其地理位置,該武館被稱為北勝館,隨著時間的推移,追隨譚三 lineage 的學生將他們的風格稱為北勝蔡李佛。
bottom of page